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的顺安热电公司,这里高高耸立的大烟囱上方只有淡淡几缕“轻烟”。“这个供热季我们实际供热面积增加100万平方米,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回收余热量38万吉焦,节约标煤1.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3.2万吨。”顺安热电总工程师袁永功说。
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青岛市城阳区围绕能耗“双控”及煤炭消费压减多措并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科技赋能扎实推进减排降耗。
热电厂
热电厂烟囱中的烟气温度高达50℃左右,回收利用烟气余热,不仅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环保效益,还可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顺安热电投资6363万元,建成国内首例热电厂燃煤锅炉烟气余热全回收项目。
青岛顺安热电有限公司是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一家热电供应企业,2019年以来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快速推进节能降碳技术的研究应用和能源结构转型,其最新投用的国内首例节能降碳科技创新项目热电厂燃煤锅炉烟气余热全回收系统,能够回收余热量37万吉焦,相当于节约标煤量1.48万吨,并增加清洁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在科技赋能的加持下,企业让岛城居民享受到低碳节能的绿色暖冬。
“通过系统,我们能看到喷淋塔的实时烟气进口温度是47.9℃,出口温度是26.2℃,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瞬时回收功率达到26.1兆瓦,回收的热量又重新应用到供热管网,可以节约热能,降低供热成本。”袁永功介绍,回收余热进入高温水一次网,用于冬季居民供暖,实现了余热的全回收和烟气的“消白”。
“加速推进企业绿色转型,离不开热电人的努力,更离不开税务人的支持。”青岛顺安热电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孙爱丽在谈及企业近年来发展时颇有感触,“特别是‘双碳’目标确立后,税务部门积极落实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减免退缓多措并举,企业今年仅退税金额就达1.95亿元,有效帮助我们控本增效,让我们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供热设施升级和技术改进上。”
顺安热电还在居民用户中试点分户远程调控,让供热系统更精准。袁永功告诉记者,以前为了让远端用户温度达标,热电企业不得不提高附近换热站供热温度,这种“大水漫灌”式升温容易造成能源浪费。试点分户调节后,企业可对远端用户的入户阀门进行远程“精准滴灌”,预计可节煤11%、节电44%。
污水处理厂
在青岛水务双元水务有限公司城阳城区污水处理厂,其自主研发的无碳源投加水质达标技术破解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低碳源条件下无法脱氮除磷的行业技术难题,项目实施后,每年可节约碳源费用1000多万元,减排二氧化碳5000多吨。
“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主要靠微生物‘吃掉’污染物。为维持微生物活性,需添加乙酸等有机物作为碳源,保障脱氮除磷效果,达到净化水质的要求。但是,使用碳源会增加碳排放。”双元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继苗介绍,双元水务瞄准无碳源投加技术的研发,经过上百次工艺参数调整、百余天技术分析及研究,最终试验成功。
“未来,城阳区将继续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着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城阳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忠说。

绿色低碳养殖新模式
今年,青岛结合去年提出的畜牧业发展6610工程,进一步细化提出了“稳猪、扩牛、增羊、壮禽、强奶、培新”工作思路,在保证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努力优化调整结构,彰显青岛畜牧业发展新优势,全力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写好“集约、绿色、优质、富民”的新篇章,力争实现质的跃升。
稳产强基,不断优化产业新结构。2023年,青岛将突出抓好生猪产能稳定,重点是抓住能繁母猪这个影响生猪稳定生产的关键,提升母猪产房设施条件,提高生产性能。积极引导高端肉牛产业发展,提升标准化、智能化养殖水平。努力发展奶山羊和蜜蜂特色产业,加强奶山羊规模养殖场规划建设和扩大蜜蜂设施作物授粉面积。
科技赋能,大力集成推广新技术。针对制约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瓶颈、关键环节,重点开展“精准饲养、美丽生态、品优质佳、智慧高效”四新技术示范推广,建好用好各级畜牧科技示范基地,以基层站为中心启动建设畜牧科技推广示范片区,扩大新技术推广覆盖面。
减排降碳,努力打造发展新模式。要大力推进“畜牧+新能源”融合发展,以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新式沼气供能、“牧光互补、上光下养”、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绿色低碳养殖新模式。
产业融合,主动培育壮大新业态。将积极推进牧旅融合发展,鼓励指导畜禽养殖场、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畜牧业的科普、生态、旅游价值,建设特色鲜明的畜禽科普馆、文化博物馆、休闲观光牧场等。
据介绍,2022年,青岛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畜产品总产量达到108万吨,生猪存栏160万头,出栏250万头。在畜牧科技推广创新领域,持续推进实施了2141畜牧科技推广创新计划,为全市加快构建“品质优、生态好、效率高、无疫病、科技强”为基本特征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了越来越强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