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厦门雄霸 > 新闻中心 > 降价也卖不动?扫地机器人走到了十字路口,“高端化”转型能否成功破局?
降价也卖不动?扫地机器人走到了十字路口,“高端化”转型能否成功破局?
时间:2023-11-29 13:44:18 点击次数:

扫地机器人和洗碗机同时号称是“解放双手”的神器,很多人都有购入并使用。但扫地机器人直到今天,争议仍然一直存在着,并且是两极分化的,说好用的,就觉得太省事了;说不好用的,买回来也没用两次,就放在角落里吃灰,并称为“鸡肋”。

目前来说,消费者最认可的就是全能型扫地机器人,也就是除扫、吸、拖一体外,还带自动清洁拖布和自动排水(或手动排水)的,因为这样的扫地机器人将“解放双手”做到了更好的提升。

降价也卖不动了?

降价也卖不动?扫地机器人走到了十字路口,“高端化”转型能否成功破局?

谁还记得扫地机器人“鼻祖”iRobot吗?这个曾经在扫地机器人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的品牌,近年来似乎已经跌下了神坛。与此同时,国产扫地机器人的崛起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现象。

五六年前,iRobot对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充满了雄心壮志!不过从2021年开始,iRobot营收逐渐被中国厂商赶超。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iRobot近年在中国线上扫地机器人市场的销售额份额占比已经跌出前十,2022年,iRobot在中国线上扫地机器人市场的销售额份额占比仅为0.4%!2022财年,扫地机器人龙头iRobot净亏损2.86亿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仅为5.83亿美元,同比下降29.42%。

从最初的傲视群雄,到如今的渐显疲态,iRobot彰显了行业的无奈!于是,亚马逊出现了,企图花费14亿美元收购这家龙头企业,从而拥有扫地机器人市场最多的话语权。iRobot股价就有了起色,一天暴涨40%,可监管不干了,亚马逊的收购再起波澜,iRobot盘中跳水跌超20%,最终收跌超17%!

究其根本,还是iRobot不能“扫”了,龙头也有迟暮的一天。难道红极一时的扫地机器人,如今降价也卖不动了吗?

前晚,扫地机器人公司iRobot盘中跳水,最深跌超20%,并多次触发盘中停牌,最终收跌超17%,创2021年1月以来最差单日表现。消息面上,亚马逊以14亿美元收购iRobot的交易有可能流产,除非两家公司解决了欧盟反垄断机构强调的一系列竞争问题。

欧盟委员会周一发布了一份所谓的反对声明,警告亚马逊拟议中的交易可能会损害机器人吸尘器的制造和供应市场,并让这家电子商务巨头得以加强其在在线市场和其他数据相关服务市场的地位。虽然这给亚马逊施加了压力,但也提供了补救的方向,所以也给了这家公司更好地解决具体问题甚至获得无条件批准的机会。亚马逊表示,正在与欧盟委员会合作解决其担忧。

扫地机器人走到了十字路口

降价也卖不动?扫地机器人走到了十字路口,“高端化”转型能否成功破局?

从2020年开始,随着导航技术和避障算法的不断进步,以及机器人自集尘、自清洁、自动上下水等功能的出现,扫地机器人越来越“聪明”,俨然是跑在家里的“特斯拉”。当然,昂贵的零部件和技术研发,也让产品的售价“膨胀”起来。

尽管扫地机器人越来越高端化、智能化,但似乎并未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数据显示,我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6亿元左右增长到2021年的108亿元;2022年却是不增反降,线上销量同比下滑22.58%,线下销量同比下滑26.78%。

目前,以科沃斯、石头、云鲸、追觅为代表的“扫地机四小龙”(价格>3000元),市占率接近90%,带动整个行业的高端产品占比在快速上升,再“打下来”恐怕很难了。有分析称,高价格主要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为了保持高股价,头部企业不得不维持高利润率,在销量不足时,企业便选择靠提价来维持盈利。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需要他们不断给市场去讲新故事,而创造每一个新故事都需要钱!比如,石头造车、追觅的机器人梦以及科沃斯的服务机器人赛道。

作为定位于高科技的产品,“智能”和“功能”的成本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各品牌你追我赶,让扫地机的清洁能力、避障功能、自动清洗换水功能,都获得了巨大提升。

但在扫地机行业普遍采取“机海战术”“快速迭代”的时代,很多技术还没有达到硬件的实际应用,就已经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随着技术发展陷入瓶颈期,扫地机器人“仿制+集成”蔚然成风,各大商家之间要么卷参数要么比功能配置,“你有我也有,大家有的我全都有”。

在当前环境下,即使有消费升级的需求,大部分消费者也会更加理性和节约地考虑购买行为;再者,扫地机器人的清洁功能虽然已非常完善,但智能化水平还没有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经济实惠的方法解决家居清洁问题,而不是买个性价比极低的扫地机器人。

高度智能成竞争关键

降价也卖不动?扫地机器人走到了十字路口,“高端化”转型能否成功破局?

事实上,据GFK数据,在2022年中国的扫地机器人品牌就几乎占据了海外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在东南亚和欧洲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68%和55%。

中国清洁电器的市场发展与全球市场趋同,据GFK数据,中国清洁电器市场规模从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扩大了12倍至3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8.2%。预计2023年仍将实现10%左右的增长。其中,据中商情报网统计,扫地机器人作为拉动清洁电器大盘增长的细分品类,从2018年的64亿元增长至2022年14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0%,预计2023年中国智能扫地及地面清洁机器人产品市场规模将达178亿元。

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高也导致国内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

从市占率的变化来看国内竞争态势。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扫地机器人整体行业CR5从83.1%上升至92.6%,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目前,市场上的头部品牌主要是科沃斯、石头科技、追觅和云鲸。据头豹研究院统计,这四家品牌通过较高的产品单价占据了约80%的市场份额,大量腰部和尾部企业瓜分约20%的市场份额,其中小米凭借完整的产品矩阵和品牌效应,占据了约10%的市场份额。而主要竞争者则是扫地机器人行业的两大龙头企业科沃斯和石头科技,其市场份额合计超60%,2022年科沃斯的市场份额为39.8%,石头科技为21.3%。

不过,截至2023年6月30日,奥维云网数据显示,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线上市场零售额份额达到26.30%,同比提升2.70个百分点。显然,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增强,少数几家头部品牌显示出寡头垄断的趋势。

另一方面,2023年扫地机器人行业也迎来行业阵痛,开始普遍转向“以价换量”的策略,这种变化从2021年出现了均价上涨而销量下降的情况;在2022年8月则开始降价行动,彼时,销量虽然同比为负,但降幅有所收窄。今年的“双11”也主打“低价”拉动消费大盘。

尽管行业策略转变,试图通过降价刺激销量,但这种策略的效果并不一致,市场对价格下降的反应有限,部分企业在高端化策略下遭遇收入下滑,如科沃斯的最新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大幅下降92%,股价也大幅下滑。林涛认为,在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发态势下,需求端发现,产品价格在对比人力成本时性价比胜出,就促使了行业进入“以价换量”的模式。目前资本市场普遍期待2023年通过“以价换量”的策略来推动行业复苏,但是这种策略的效果将取决于产品质量能否足够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Copyright © 2022-2023 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708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