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厦门雄霸 > 新闻中心 > 无糖茶站稳瓶装饮料C位:行业激战之下,能跑出下一个“元气森林”?
无糖茶站稳瓶装饮料C位:行业激战之下,能跑出下一个“元气森林”?
时间:2023-08-21 10:25:15 点击次数:

如果说前两年饮料市场上的主角是气泡水,那么2023年的夏天,瓶装饮料的C位属于“无糖茶”。

瓶装水饮经销商阿若告诉笔者:“今年以来,东方树叶、三得利两款饮料的订单增长超过了15%,一直处于热销并货源紧张的状态。”这也使得阿若在社交平台打广告时,特意将这两款产品圈了出来,以此吸引新客户。

在头部玩家的示范效应之下,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了无糖茶饮的竞争行列。站在便利店的水柜前,你就能感到这场战事的激烈程度:三得利乌龙茶和东方树叶稳居核心位,一旁挨着日本老牌茶饮品牌伊藤园,上下陈列着元气森林的“燃茶”、统一“茶里王”和康师傅“纯萃”……而在余下为数不多的“出道”位背后,无数家新兴茶饮料品牌正在争得头破血流。

无糖茶站稳瓶装饮料C位:行业激战之下,能跑出下一个“元气森林”?

在繁荣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惨烈的搏杀。与几年前元气森林掀起的“气泡水大战”一样,这场新的战争同样是一场昂贵的消耗战。

众多新产品都以便利店为线下渠道的切入口,使得便利店的渠道费用水涨船高。“最夸张的时候,我们的渠道费做到过200%。”“让茶”创始人舒义告诉笔者。这意味着,在便利店每卖出100万元的产品,品牌方就要付出200万元的渠道成本。

营销费用甚至可能比渠道费更高。有茶业行业人士透露,某家完成过数轮融资的茶饮料品牌新势力,以3000万元的代言费邀请了一位一线男明星代言,加上等价的配套广告推广位,整体成本超过了6000万元。以每瓶饮料40%的毛利率计算,该品牌要卖出1.2亿瓶才能赚回这笔钱。

这样的“盛况”难免让人想起上一轮的“气泡水”大战。据不完全统计,在元气森林走红后的2019年-2023年中,有超过30家品牌推出了不同的气泡水产品。但在2022年之后,气泡水新品发布大幅减少,许多气泡水产品消失在了市场上,一些新的企业也在融资失败后陷入资金困境。

以曾经在盒马、便利店大量铺货的“轻汽”气泡水母公司“悦己未来”为例,当前已背上众多法律诉讼,并被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

在这一轮的无糖茶饮料大战之中,资本的反应更加冷漠。

笔者询问多家消费投资机构后得知,在2023年上半年,许多投资人均主动找到了无糖茶饮料品牌洽谈,也有机构要求FA(融资顾问)推相关的项目,但真正洽谈成功的少之又少。

消费投资人王凯表示,风险投资人们需要考虑小企业在所处赛道是否还有机会。但在当前,无糖茶饮料已经被大企业布局,跑出了东方树叶、三得利等头部产品,小企业很难构建长期的壁垒。“这还是一个大玩家的事儿。”他说。

01

无糖茶更“香”,甜茶遭嫌弃

“希望减肥但很难控制喝饮料的欲望,选择无糖茶饮比较没有负担。”白领伍女士在办公室买了一箱子无糖茶,作为平常的饮料。她试过某个品牌的全系列产品,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大手购入。记者在线下商场蹲点观察到,前往购买无糖茶的多数是中青年,随机采访的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无糖茶比普通饮料“更健康。”

亿欧智库于今年6月发布的《2023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中的调研数据显示,近半年频繁购买无糖茶的用户中,70.8%用户认同“茶味清新有回甘”是重要的口味诉求,64.4%用户认同“口感清爽不苦涩”更能促进持续购买。

消费者更偏爱茶味清甜、口感清爽不苦涩的无糖茶产品。多位行业人员对无糖茶未来做出的预测中还涉及,无糖茶因其0糖0脂还有茶味的特点,在一部分消费者心目中或将成为瓶装水的可替代品,

从城市以及消费者年龄来看,一线城市近半数消费者已是无糖茶饮深度人群,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频繁消费用户过半。30岁以下人群是无糖茶饮消费主力军,25岁以下消费者尝鲜意愿更强。

数据显示,在某销售平台上,无糖茶饮线上销售额五年间完成了近10倍的增长,在茶饮料市场占比逐步扩大,无糖茶饮料正在接棒含糖茶,成为茶饮料市场的新增长引擎。

比如曾上榜“全国最难喝饮料TOP5”的东方树叶,如今却成为了无糖茶龙头品牌,是很多年轻人的新宠饮料——他们曾经无糖不欢,现在竟主动啜饮一口苦味。无糖、零卡、即饮、原叶提取……这些既是众多茶饮的卖点,也是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趋势。

有报告研究发现,中国无糖饮料消费者,以23-29岁的年轻人为主,近六成为女性,主要聚集在一二三线城市。

“Z世代”释放出强大消费意愿和能力,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寻求味蕾的刺激,同时也更加注重健康养生——这些新生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引领起的新消费风潮推动着饮料市场的迭代创新。

同时,“无糖”“零糖”食品的流行引起人们对“0糖”标识与各甜味剂的讨论。比如对于代糖,中科院报告指出,天然甜味剂的市场占比正在逐年提升,相比之下,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因为安全性存疑,正在被天然甜味剂取代。

02

争做“行业第三”

随着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低糖饮食需求的增长,无糖茶饮料整体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亿欧智库发布的《2023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显示,无糖茶饮在线上的销售额从2018年到2022年,五年间完成了近10倍的增长。另据Euromonitor数据,2017-2021年间,无糖茶饮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28.6%,在2022年,无糖茶饮的市场规模约为73.8亿。预计到2027年,中国无糖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124亿元。

元气森林的创始人唐彬森在2023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整个茶饮料里面最大的机会不是无糖茶增长,而是无糖茶对两元水、有甜茶的蚕食。”

综合中研产业研究院、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在2021年,瓶装水市场规模突破了2000亿元,瓶装茶市场规模也接近千亿元。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潜力,饮料企业谁都不想错过风口,传统品牌、跨界玩家、创业公司……各方势力纷至沓来。

元气森林重新加码该市场,改进旧品,推出新品,并希望无糖茶可以成为品牌在气泡水与电解质水之后,下一个成熟的主力产品。被称之为“中国立顿”的袋泡茶品牌“茶里”,在去年推出了无糖茶瓶装茶饮料CHALI,邀请了肖战做代言,广告牌落到了高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公交站里;连续创业者舒义离开了互联网行业,在2020年切入到消费品赛道,打通供应链后,于2021年推出了无糖茶饮料“让茶”……

参赛选手中还有不少“跨界玩家”:来自现制茶饮界的喜茶、奈雪的茶、茶叶界的八马茶业都推出了各自的瓶装茶饮,就连乳业巨头伊利也不甘寂寞推出了“现泡茶”产品。在电商平台上,一些商家对这款建议零售价为6元-6.5元的产品标价高达29.9元/瓶。

无糖茶站稳瓶装饮料C位:行业激战之下,能跑出下一个“元气森林”?

尽管有许多新玩家进入,但在无糖茶饮料这个赛道中,领跑的仍然是三得利和东方树叶这两个“老将”。

在小红书上,一瓶三得利乌龙茶被“玩”出了多种花样:加杏仁粉是“美白水”,加西柚油柑粉是“刮油水”,与羽衣甘蓝粉结合就成为了“掉秤水”…… 零糖零脂的特点,让这款纯茶饮料成为了“减肥”“减脂”的“神器”,甚至成为了都市丽人的一种“精致生活”标签。

与此同时,曾经在上市时被评为“最难喝饮料TOP5”的东方树叶,经过十余年的沉淀,也迎来了市场和口碑的“逆袭”,逐渐从货柜的边缘挪到了核心位置。

阿若告诉笔者,东方树叶一度因为销量太差被他放弃代理,直到2019年左右才重新回归,并在2021年底迎来了销量爆发,许多超市、商铺都开始主动要求多配东方树叶的产品。

这样的增长也体现在了农夫山泉的财报里。在2022年,包括东方树叶在内的茶饮产品创造了69亿元的营收。另据尼尔森数据分析,在过去12个月里,东方树叶接近79%的增长速度远超茶饮料市场整体增速水平。

即便已有头部品牌诞生,无糖茶饮料的机会依然存在,新老饮料企业尚有“突围”空间。亿欧智库消费分析师李庆山认为:“现阶段市场集中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在东方树叶、三得利之后,还没有第三、第四家具有绝对统治力的产品。”

茶里集团CMO胡懿也有相似的看法:“大部分饮料品类的头部品牌都有四个左右,因此我们认为(无糖茶饮料)有机会再突围一两个品牌。”

只是这“第三”、“第四”的位置会花落谁家?还没有到市场给出答案的时候。

03

能否跑出“元气森林”?

纯茶和拼配茶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饮料企业往往同时推出多款产品,到市场上接受“自然法则”的选择。而无论是纯茶,还是拼配茶,目前都还没有诞生新的“爆款”单品,这也使得资本仍持观望的态度。

对于投资饮料品牌,投资者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于这个赛道能否跑出一家新的“元气森林”。

分析元气森林在无糖气泡水上成功,一方面,它选择了碳酸饮料中的一个优质品类,且该品类并没有被巨头过度关注;另一方面,它成长于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期,线上营销推广快速转化为了销量;同时,便利店渠道处于成长期,甚至帮助元气森林绕开了饮料巨头对传统渠道的垄断。

但元气森林在气泡水产品上的成功很难复制,即便是元气森林自身,也未能将其复刻到燃茶上。

在当下,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期与便利店的渠道红利期均已过去,新品牌在营销和渠道上变得更加艰难。

在2021年,舒义也曾尝试线下铺大量广告的方式来拉动销售额,但换来的却是巨额亏损。

“消费品的广告需要长年累月的‘砸钱’,没有持续投入,消费者会很健忘。”舒义说,“但同时,你的对手比如可口可乐、农夫、康师傅、统一,他们的预算是10亿量级的。新品牌谁能拿出10个亿做广告?”

在渠道上,新品牌十分依赖便利店渠道。胡懿透露:“传统渠道需要靠经销商和团队地推去覆盖,企业很难控制产品铺下去后,能不能被放到冰箱较好的位置。而便利店从总部到门店的执行力更高,只要你跟总部谈清楚,下面的执行就有一定的保障。”

但便利店的陈列位置是有限的,随着大量新品牌的出现,品牌之间为了争夺便利店的冰箱位置,也打响了“价格战”,入驻便利店的渠道成本迅速上涨。

无糖茶站稳瓶装饮料C位:行业激战之下,能跑出下一个“元气森林”?

据了解,良性情况下,进入便利店的渠道费用比不超过40%。但实际上,许多品牌的渠道费用比都高达100%。“我们2021年最夸张的时候做到过200%。”舒义透露。

他算了一笔账,一瓶饮料零售端卖5元,实际的供货价是2.5元左右,费比200%意味着每收入2.5元,需要花5元的费用。相当于每卖1瓶,就得亏2瓶的钱。

产品即便进入了便利店渠道也不能高枕无忧。便利店的商品每个月淘汰率在5%-10%之间,一年更换的商品数量约为70%。如果产品无法有很好的动销,也十分容易被淘汰。

为什么新品牌亏钱也要进便利店?一方面,便利店对新产品销售量的拉动力比传统渠道更强,能够让其产品迅速辐射到消费者中,有一定的概率快速建立起市场认知度。

另一方面,过去数年中,许多消费品创业公司将在便利店中取得的销售成绩,写入了新一轮的融资计划案里,成为了其下一轮融资的筹码之一。

但投资人对此已经冷静下来。消费投资人王凯表示:“最近几年新出现的饮料品牌,大多数都是在便利店里面就‘死’掉了。”投资人拿到部分品牌在便利店中的销售数据,也会有更多的顾虑,这已经不是消费品创业公司的固定加分项。

一级市场对无糖茶饮料态度保守的原因还在于,“无糖茶已经有许多行业巨头布局,并且跑出了一些大单品。”王凯说。投资也是投人,但他认为,这个品类不太可能像当年的无糖气泡水那样,出现一个如唐彬森那样的“跨界牛人”,在巨头林立的赛道上还能实现反超。

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投资人对消费行业的投资热情迅速消退。在没有新资金进入的情况下,许多消费品牌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这两年中,舒义多次与投资机构沟通寻求融资,也有多家机构主动找上门与他交谈,但聊到最后却都没了音讯,这让他意识到依赖外部资金救场并不可靠。在2022年,他便确立了必须“盈利”的新战略。

无糖茶站稳瓶装饮料C位:行业激战之下,能跑出下一个“元气森林”?

此后,让茶不再做线下的广告营销,只保留了小红书等几个社交平台的线上推广。同时撤出全部付费渠道,并发力线上自营渠道。

舒义说:“这是我认为现在新消费品牌在没有大的融资下,能存活的唯一办法。”

在近一年中,让茶的销量增长达到2021年的3倍,并在今年4月开始实现盈利。

相比之下,凭借袋泡茶业务有着不错现金流的茶里,对瓶装茶产品的推广更为积极。在供应链上,茶里选择自建的瓶装茶生产基地,并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投产。他们仍在积极布局便利店渠道,在全国覆盖了近20万个点位。

胡懿说:“我们现在处于第一阶段,要考虑怎样把它销量提升起来。便利店费用比高是一个事实,但是它的产出也高,这是没有办法逃离的路径。”

在目前,茶里需要打响品牌认知以及渠道力。而后,随着传统和批发渠道占比提升,实现降本增效。

进入快消品行业的第三年,舒义对行业也有了新的认识,他说:“快消品天生是个慢生意,没有5年、10年的沉淀难做起来。都是长年累月地卖,长年累月在市场上活着,一直被听说,被看见,慢慢的就成为一个品牌了。”

无需打造元气森林,无需对标东方树叶,对无糖茶饮料而言,如何在市场上持久地活下去,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Copyright © 2022-2023 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7086号-9